- A+
BIM技术是从一种专业软件到平台的综合使用,是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重要趋势。以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度假区景观水系工程项目的实际应用情况为例,基于业主方角度,运用BIM技术辅助项目管理,通过辅助设计优化、碰撞检查与优化、工程量统计及验证、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使用等BIM技术的应用,探讨了BIM技术在景观水系类项目的运用,同时探索如何利用BIM技术实现项目信息化管理。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度假区景观水系工程位于北京环球度假区范围内,自西向东横穿主题公园度假区核心区域,水系全长约2.8 km,占地面积约21.7万m2。其中,水域面积约11.9万m2,绿化面积约9.8万m2。项目设置水处理站1座,采用全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为4 050 m2,处理规模约4.5万m3/d。
1.2工程特点
(1)本项目是国际环球影城建设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意义。项目设计和建造由多方联合把关,项目质量要求高。
(2)项目建设相关方众多,尤其是施工单位采用双总包单位施工,信息协调难度大,多专业集成困难,传统技术手段沟通不及时、不通畅,问题排查困难。
(3)工程体量大,项目标段多,空间分布广,施工组织难度大,工期紧,建设精度要求高。
(4)运维阶段持续时间长,管理难度大,数字化移交困难,易形成信息孤岛和断层。
2 BIM应用组织
2.1 BIM实施路径
本项目制订了由建设单位主导、以平台统筹实现的全生命周期BIM应用的实施路径。
实施流程如下:建设单位主导→标准支撑→模型搭建→模型质量控制→工程使用→平台集成→运维移交。
结合管理需要,项目中引入建筑模型与地理信息整合技术(BIM+3D GIS)的工程项目创新管理手段。采用产品+服务购买方式与专业服务机构联合打造BIM数字平台,有效提高各参与方从设计到竣工交付各阶段的协同效率,实现信息准确及时传递,提高项目过程动态控制能力,降低工程质量安全风险,保障工程实施进度。
2.2组织策划
本项目采用建设单位主导,委托具有丰富经验的BIM咨询公司,为建设单位提供伴随式全面咨询支持,BIM咨询方深入到项目过程管理,让BIM模型成为各参与方技术方案讨论、安全生产教育、工程进度把控等多种应用场景的承载平台。
建设单位在自己聘请BIM顾问的同时,还可要求各参建单位均要配置专职BIM小组。在不改变传统项目各参与方的主要角色前提下,利用BIM技术辅助项目管理,实现BIM应用价值。
2.3实施策划
为更好地进行BIM技术实施,本项目根据相关BIM工作标准,针对不同阶段BIM实施内容对模型提出不同的精度要求,明确各阶段模型内容、深度、交付时间和要求。
通过BIM工作标准文件将项目BIM工作内容分解,并明确对应的责任人,使项目人员更直观地了解工程任务归属问题及完成情况。项目人员随时随地可查阅自己在各阶段的所需完成工作及标准要求。还将项目BIM工作标准制作成样板,发送给各参建单位使用,确保模型成果符合建设单位要求。
2.4协同方式
为更好地对不同标段进行管理,协助建设单位进行项目管理,建设单位牵头搭建BIM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以下简称BIM数字平台,并要求各标段各参建方均在平台上进行协同工作,以平台来作为项目的共通数据环境,以确保各方信息源的统一。
由于项目标段多、空间分布广,故平台采用以GIS+BIM为基础的架构方式,通过对不同类型BIM模型信息在GIS中的集成,作为项目沟通基础,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网页端和移动端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辅助项目管理决策,最后形成项目运营维护的底座。实现数据打通,避免数据孤岛的存在。
3 BIM应用
3.1模型建立及图纸会审
本项目通过建立BIM施工图模型的方式审查设计提供的施工图,将施工图中的疑点、难点及表达不清晰的节点以可视化虚拟建造的方式进行呈现,优化设计工作。以此为依据形成图纸会审书面文件,辅助图纸会审工作。
模型依据施工图纸区域对BIM模型进行划分,BIM模型共分为19个区,按照地表、乔木、景观小品、雨水、消防等进行划分,并定期对各模型进行轻量化整合。使其满足模型划分和文件大小的同时,方便使用。
3.2可视化分析辅助设计优化
在设计的过程中,定期将B I M模型导入至INFRAWORKS,通过录入水量,并结合设计、天气等参数,对项目流体进行模拟。同时通过设计模型数据融合到实景模型中进行设计参照和在真实环境中的光照、流体分析。
3.3施工图深化设计
在模型完成后,对所有专业模型进行整合和碰撞检测,对碰撞结果进行整理、归纳,并将问题的类别进行区分,以报告的形式反馈至建设单位,协助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方、施工单位、监理方等每周召开BIM+工程技术协调会,提前解决各参与方、各专业间各类问题。
3.4工程量辅助统计
项目采用Assemble Systems进行模型辅助算量工作,项目管理人员可随时随地通过网页浏览各综合专业的轻量化模型,同时可自行查阅各类工程量信息,并可灵活地对不同区域、不同专业的工程量进行组合与查阅。
BIM模型中的所有参数与数据均可在轻量化平台中集成,项目管理人员可按照自身需求随时随地对所需信息进行提取、查阅、统计。
此外,项目还从原始BIM模型中提取工程量,对工程算量进行校核与验证,对有偏差的算量内容进行校对与检验,确保工程量的准确性。
3.5数据集成与可视化
项目利用Power BI集成BIM模型中的各类信息,项目管理人员在不打开BIM模型的情况下,便可查看BIM模型的各类信息,同时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可视化展示。
4 BIM数字平台应用
BIM数字平台,是基于3D GIS与BIM集成技术开发的应用平台。
本平台以工作任务分解为主线、以工作包为单位、以BIM构件为核心,关联工程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资源等信息,并采用了移动互联网等应用技术,使平台实现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基于BIM的工程项目协同管理平台。
4.1模型浏览
将BIM模型上传至平台,BIM模型中的数据信息均可传递至平台中,点击构件即可查看每个构件的详细信息,项目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进行实地测量,随时测量需要的数据信息。利用BIM+GIS技术,将GIS与BIM模型融合,可为项目的后期运维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4.2进度管理
在平台中导入进度计划和BIM模型后,平添系统会根据进度计划和BIM模型自动进行拆分并关联,生成施工过程的4D模拟视频,用户可在界面中看到工程进展的全过程,及时发现施工组织中的不合理部分或影响工期的关键因素,协助施工组织的优化分析。
施工单位通过移动端采集现场实际施工进度,监理方审核,审核通过后,自动录入到系统平台中,这样可实现进度计划与实际施工进度的对比,从而实现进度偏差分析,让管理人员全面掌握施工工序及主要控制节点,为工期的实现提供有效保障,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进度偏差分析流程

4.3质量和安全环保
质量、安全环保管理一直是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问题的难以预测性和作业人员的不完全可控性。
本项目采用的BIM数字平台通过电脑端或移动端上传现场质量、安全和环保问题,并与BIM模型构件关联,可在BIM模型上查看发生问题的构件。
问题上传后,相关单位可立即收到问题信息并及时采取措施,整个管理流程在线上完成,大幅缩短了问题处理的周期。
通过现场影像资料的实时上传,让所有用户第一时间了解现场发生的质量、安全和环保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5结束语
就本项目而言,BIM技术应用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针对解决多专业叠加问题、二三维转换交底问题、现场工序交接、多方协同作业管理问题等多方面提供了较有力的技术支持。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善,比如在BIM数字平台应用过程中,现场施工进度数据采集不及时,导致进度分析数据不够精准等。
以BIM平台辅助工程管理,仍然处在建筑信息化探索的阶段。随着时代发展,基于BIM平台并结合新管理制度和新技术使用,期望在建筑信息化管理的道路上取得进一步突破。
- 微信公众号:BIM免费自学
- 提供BIM自学攻略,学习资源,BIM技巧,行业最新趋势等,每天陪你一起进步。
-
- 站长微信
- 合作请扫码添加微信
-